第327章 不给的你不许争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笔趣阁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327章 不给的你不许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7章 不给的你不许争

  但实际上这桩案子的细节非常复杂,武李两家是否缓和矛盾反而是次要了。

  当事人永泰公主李仙蕙的坟墓在1960年被发现,经过考古后,从永泰公主墓志铭上推断,其细节与《旧唐书》记载有很大出入。

  首先她的老公武延基在墓志铭中的死法是“丧雄锷”,即自刎或死于刀剑,而非杖毙。

  对永泰公主的棺椁进行考古后,学者们认定了李仙蕙的死因是难产,也非杖毙。

  这里额外插一嘴,古代上至皇家下至平民,因为结婚太早的原因导致难产十分常见,不少女性也因此失去生命。

  古代中医的妇科在历朝历代是一直都有发展的,这一点值得肯定,但在妇产科上的进展一直都相当缓慢。

  这一点走在前列是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,十六世纪前后便开始有用产钳助产以避免难产,直至十八世纪产钳在西方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。

  回过头来看产钳的制作原理思路也并不算太难,古代如果能培养女医,或是抛弃成见让医生更多的参与到妇产全过程,相信或许也能有类似发展。

  扯远了,继续说李重润的真正死因。

  《资治通鉴》记载了后来韦后说的一句话,称“重润之死,重福为之”。

  资治通鉴记载不可全信,但一来李显没有反驳,二来神龙政变之后韦后直接驱逐了李重福,至死李显都没将其召回,可见多少还是有一些可信度。

  李重福的身份也比较特殊,他比李重润还要大两岁,是李显这个皇嗣的庶长子。

  李显的正妻韦后仅育有一子四女,也就是说仅有李重润一个嫡子,若是李重润身死,那么根据古代优先立嫡其次立长的规矩,李重福就离皇位无比之近了。

  重新捋清人物关系之后,在结合《旧唐书》中的说法便能做一个更贴近事实的推测,永泰公主怀有身孕去拜访自己兄长,武延基同去,席间谈及二张专权多有怨语,被李重福听去,告与张易之,随后武则天将武延基和李重润赐死。

  李重福有这么做的动机吗?当然有,他的妻子便是张易之的亲侄女,二张反而是他的靠山。

  同样在旧唐书当中,有一件边角料的记载结合时间同样很耐人寻味。

  701年八月,冀州学士苏安恒上疏武则天,请还政太子,罢黜武姓亲王。老太太的态度是“赐食慰谕而遣之”。

  同年九月,皇孙李重润被赐死。

  702年五月,冀州学士苏安恒复上疏请还政太子。这一次老太太的态度是“不纳不从”。

  两次态度可称截然相反,能清楚的看到老太太的态度变化。

  对李氏皇嗣由“迎”变“防”态度也直接引出了武周最终的落幕:神龙政变。】

  “夺嫡之争……”

  长孙无忌竟觉得没太出乎意料。

  对他们这些亲眼见过权力倾轧的人来说,女帝面首肆意强杀皇嗣听起来固然也有可能。

  但还是这般东宫内嫡庶争位,外勾权宦内连外戚,最终引皇帝干预,这般的发展更能接受一点。

  毕竟那可是大唐的皇位啊!

  设身处地想一下,武氏一直求立太子事事争先,可见这李显一脉日子过得应当并不是很如意,这等情况下骤然成为皇家贵胄,而拦在自己与皇位之间仅仅只有一个嫡子……

  长孙无忌舔舔嘴唇,让自己暂且不去想这些,转而换成一个合格的唐臣角度思考:能否有制有法能避免此般夺嫡之争?

  长孙皇后首先便是有些同情那难产而死的公主。

  兄长和夫君皆遭难,自身亦死于难产,最终还需后世开棺验骨才能逐步拼凑那难以自圆其说的记录,也是自己的苦命后代。

  不过旋即便睁大了眼,她虽不明白这产钳为何物,但几乎一眼就明白其作用,当即便央求道:

  “阎将作,切要细细画下来。”

  阎立本点点头,只觉得理所应当。

  相较而言孙思邈则是一眼就看明白了其作用,一面感叹其简单易用,一面则是衍生了更多的想法。

  比如既然能借用外物了,那想来取死胎亦可效仿,牛羊之难产或也可借用此物?

  毕竟他也在村里坐堂过,那牛羊皆是百姓宝贝,若是遭了病厄,百姓可不会管他是医人还是医兽的,只会跪在眼前求救,他又是个心肠软的……

  至于女医……孙思邈心下摇摇头只觉得这事更难,但去跟陛下说说,指不定会有办法呢?

  但也是因此,孙思邈也迸出了更多想法,看来这后世之医借外物治病症多矣。

  或许他也该让陛下来太医署走一遭,好让将作监打一些与行医便利之物?

  还在一直剧烈咳嗽,一定要防甲流啊,切勿轻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